Tag Archives: 人物

說紂(下)

我寫作《說紂》這篇文字,試圖通過典籍中的文字,進行去偽存真的判別,然後通過其中的片紙隻字來做推斷一些關於商紂王的事件,還原一個本來的商紂王的形象。當然,上古三代關乎史料之存書頗少,大多事情只能在後世的諸子文獻中來尋找,然而愈往後的文獻,關於商紂之惡行生動、形象,相比早前之記載,更像尤如親見。其可信程度自然不高。所以我所選的典籍也大多來自春秋戰國時代或是漢代,然而自那時開始,諸子百家已經開始習慣用桀紂為反面事例來倡導自家學說,爲了說明自家理論之強大,其中不乏許多誇張失實之言辭。譬如《戰國策•秦策一》第五篇中張儀的說辭:“昔者紂為天子,帥天下將甲百萬,左飲於淇谷,右飲於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與周武為難。武王將素甲三千領,戰一日,破紂之國,禽其身,據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傷。”顯然如若照張儀之說辭,周武和商紂之兵力對比為三千比一百萬,然後周武“戰一日”而打敗了商紂,有常識之人自知這是何等不可能之事。縱然商紂的百萬雄師只有一百分之一的兵力和周武交上火,根據蘭徹斯特戰鬥方程來計算,後者之軍隊戰鬥力至少要是對方的十一倍才可以和他們同歸於盡,然而這同歸於盡掉的兵力還只是殷商大軍九牛之一毛而已。

事實上根據我在上一篇文章的推斷,周武伐紂時的兵力不但不弱于商紂,甚至較其更強。早在周文王掌權的年代,商周之間就爆發過戰爭,然而最終周文王被打敗還在帝辛(即商紂)的時代被囚禁。周文王通過了一定手段取信了商紂王之後得到釋放——很可能便是從此時起得到太公望呂尚的幫助——再回到領地后轉而征伐其他弱小部落,擴充實力。《論語》中說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論語•泰伯》),可見當時周部落之實力已淩駕於殷商之上。因此也有臣子為此勸說紂王殺死文王,紂王卻出於對周部族之信任,將其否決。而商紂之所以在周部族已經具有如此實力的時候依然對其信任有加,很可能便是呂尚這個軍師間諜的傑作——後世的蘇秦修習其《陰符》之書,也通過明里出任齊相、暗中損耗齊國的方法,導致齊國幾乎遭遇亡國之災。後來,東夷叛變,商紂王出兵討伐東夷,卻被周武王趁虛而入,慌忙組織起的軍隊臨陣潰敗,於是登上鹿臺自殺,斷送了殷商帝業。或許這便是《六韜》中太公望“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六韜•武韜》)的論斷之真諦。(以上推論之由來請見上一篇文章)

Continue reading

說紂(上)

《孫子兵法》在《用間》一篇中在論述用間的重要性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過去我在讀這一段話的時候總覺得這個例子舉得很牽強,湯武之師乃是王道之師,伐滅夏桀商紂乃是以至善伐至惡,自然是萬民來附,所向披靡,又怎麼會和間諜有關呢?而這間諜又怎麼會是這兩支王道之師的軍師——伊尹和呂尚呢?

在銀雀山出土的竹簡《孫子兵法》中的《用間》一篇在“周之興也,呂牙在殷”之下還有一句“燕之興也,蘇秦在齊”。這句話顯然不是孫子原著,因為蘇秦的年代遠較孫武靠後,所以普遍認為這句話是戰國時人所加。蘇秦在燕國為昭王謀劃伐齊之策略的時候曾定計說:“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戰國策•燕策一》十四,其中蘇秦誤為蘇代)而後蘇秦來到齊國,作為齊相謀劃五國合縱伐秦以及攻滅宋國,其實是在破壞齊國與其他各國的關係,并通過伐宋損耗齊國國力,以至於後來五國合縱伐齊,樂毅擔任燕、趙的“共相”和五國聯軍的統帥,打得齊國幾乎亡國。而蘇秦也因這次間諜活動的暴露而被齊王車裂而死(《戰國策•楚策一》十八。《史記•蘇秦列傳》則有不同的說法)。因此司馬遷說:“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

但是蘇秦之術是從哪裡來的呢?《戰國策•秦策一》第二篇中說:“(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可見蘇秦之術來自一本叫做《陰符》的書,而這部書的作者卻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即呂尚)!

不錯,我們繞了一圈又回來了,所幸我們所繞行的這一圈並非一無所獲,因為我們得知了姜太公很有可能精通間諜之術這一消息。另一方面,太公也的確曾經在商殷待過(《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博聞,嘗事紂”)。把這些線索綜合起來我們就會發現《孫子兵法》中的“周之興也,呂牙在殷”這句變得並不牽强了。然而,周武伐滅商紂之舉乃是“弔民伐罪”的大義之事(《逸周書•明堂》:“大維商紂暴虐,脯鬼侯以享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爲什麽又需要太公的間諜之術呢?

Continue reading

天下无双李存孝

最近读《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发现这书还真有趣(或者换个词,真扯淡?),下面摘录一些片段,奇文共赏。

        晋王叫众将来试,只见绿袍队中一将,奋武而出,众视之,乃副将夏日新也,遂骤马持弓,看垛一遭,第二番一箭正中红心,金鼓齐鸣。日新呼曰:“快取袍印过 来!”晋王曰:“只此一箭,未足以当此职。”红袍队中一将,飞马出曰:“看我射来,显汝二人手段。”拽满雕弓,连射三箭,只有一箭中红心。众皆喝采,乃四 太保李从信也。从信曰:“吾中一箭,不得此袍,合得先锋印。”晋王曰:“吾有言在先,汝何犯令耶?”从信默默无言。红袍队中一将出曰:“你二人射中红心, 岂足为奇?看我连射三箭来。”乃大太保李嗣源也。飞马翻身,背射三箭,二中红心。嗣源曰:“吾翻身背射,中却二箭,合得此印与袍。”
言未绝,红袍队中一将,飞马出曰:“汝翻身背射奇,看我射红心。”但见那人:虎皮磕脑豹皮裈,衬甲衣笼细织金,手内燕檛光闪闪,腰间利剑冷森森。
又有诗云:
蜀锦鞍鞯宝镫光,五明骏马玉玎珰,
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攒箭羽长,
红锦袍明金孔雀,绿配鞓带束紫鸳鸯,
参差半露黄金甲,手执银丝铁杆枪。
其 人乃李存孝也。骤马到界口,扭回身,连射三箭,皆中红心,众人喝采。存孝厉声大呼曰:“吾今三箭皆中红心,先锋定矣!看我单取锦袍,以示英雄。”拈弓搭 箭,径往柳梢射之,一箭射断柳梢,锦袍坠下,存孝飞马取锦袍披于身上,往来驰骤一遭,下马对晋王面前拜谢。晋王遂令存孝为先锋,设酒相庆。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十一回,李晋王阅兵试箭

眼熟吗?再看下面一段:

        号令方下,红袍队中,一个少年将军骤马而出,众视之,乃曹休也。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金鼓齐鸣,众皆喝采。曹操于 台上望见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驹也!”方欲使人取锦袍与曹休,只见绿袍队中,一骑飞出,叫曰:“丞相锦袍,合让俺外姓先取,宗族中不宜搀越。”操视其 人,乃文聘也。众官曰:“且看文仲业射法。”文聘拈弓纵马一箭,亦中红心。众皆喝采,金鼓乱鸣。聘大呼曰:“快取袍来!”只见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 厉声曰:“文烈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拽满弓,一箭射去,也中红心。众人齐声喝采。视其人,乃曹洪也。洪方欲取袍,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 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众视之,乃张郃也。郃飞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红心。四枝箭齐齐的攒在红心里。众人都道:“好射 法!”郃曰:“锦袍须该是我的!”言未毕,红袍队中一将飞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射红心!”众视之,乃夏侯渊也,渊骤马至界口, 纽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金鼓齐鸣。渊勒马按弓大叫曰:“此箭可夺得锦袍么?”只见绿袍队里,一将应声而出,大叫:“且留下锦袍与我徐晃!”渊曰: “汝更有何射法,可夺我袍?”晃曰:“汝夺射红心,不足为异。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地。徐晃飞取锦袍,披于身 上,骤马至台前声喏曰:“谢丞相袍!”曹操与众官无不称羡。

——《三国演义》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