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梦里醉逍遥

我的大学(15):十月乱谈

写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的大作业写得眼花缭乱,筋疲力竭,于是来到这里随便写点东西透一口气。

今天下午五点半,我步出东上院,站在校园中。当时的天色是灰暗的,寒光黯淡,阴风横过,一空黑云,满园冷色。就像身处用精致的特效打造的电影,一场惊悚悬 疑的好戏即将开始。转念一想,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哪里,真的正在发生这样一个故事,只是这场大戏的主角不是我们。2010年的10月,在这片神州大地的确发 生了不少好戏,可惜却像那句“江山不幸诗家幸”的矛盾感慨中所言一般,这一幕幕好戏精彩绝伦却又荒诞无比,那些让看客们观后的嬉笑怒骂的情节,恰恰是这幕 戏背景处的无数不幸。

如今已经大二的我们,看着大一新生在高数或者线代中挣扎,总会有种莫名的愉悦。也许这种愉悦是来自解脱的快感,但在我看来,其更多却是一种心理上被压抑之 后的发泄,那个为虎作伥的寓言中所刻画的人性。人类是一种如此表象的动物,仅仅是话语,就可以让我们感到不存在的爱,背上不曾经历的仇恨。当被压抑的心火 终于得到燃烧的契机,就像乐评人王小峰所说的一样,“他就永远不知道往哪跑”。

但是总有人站出来吸引这无名怒火,就像河北大学那位因为自己的车被人刮伤了而怒吼的青年。也许他在酒醒之后才意识到刮伤自己车的是一个生命,才发现自己不 经意的话语已经吸引了无数的仇恨,但这都不足以成为这场飞扬跋扈的荒诞惨剧的借口。一抔之土未干,丧女之悲何痛!在这个政府公信力已然如此匮乏的时刻,国 家的传媒却只把聚光灯打在急于上演另一出大戏的肇事父子,河北大学校方也不惜用威逼利诱等种种手段来封住学生之口以追求“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效果。这样的结果,只有虚情假意被揭破,一层又一层真相被挖掘,被赤果果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千夫所指。

作家冉云飞评论说: “李刚的儿子是谁已经不重要,事实上立马可能会被人忘记,但‘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却像丢在黑暗中国的炸弹,会和其它那些骄狂的官二代恶行,一起发酵,来为 中国社会和大学的无耻,做一个不灭的记录。”这份记录无疑饱含哀伤,哀伤中还有《菊花台》小调的低声吟唱:“你的目光,犀利中带伤,远去的小月月飘过视 窗。钱会通胀,凝结成了慌,是谁在房价上冰冷地绝望。脑袋残,撞人伤,你的爸爸叫李刚。喝奶人断肠,牛心事静静淌。诗歌乱,体羔羊,他得鲁迅文学奖,徒留 你孤单在网络,感伤……”

我的大学(14):长假

因过国庆逢世博,偷得浮生半月闲。然而半月闲云野鹤之悠然弹指即逝,明天又要在He’s a Pirate的闹铃声中慨叹“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然后面对很多以催眠功夫见长的老师们了,对了,还有那些在提交前一天晚上忽然想起的作业。

半月长假,出门最远的一次到达了华东师范大学,那次是带着来上海的高中同学转悠。其次便是到菁菁堂听交响音乐会了吧,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听交响乐演出,正 是香港青年交响乐团来游世博之时,同我校交响乐团联合演出,指挥竟是今年已经八十五岁高龄、在乐坛久享盛名的指挥大师曹鹏先生。不通乐理的我自然不可能把 这样宏大的交响乐细细斟酌,然而其震人心魄的艺术美感却是全人类所能体会的,更何况我们面前还有曹鹏这样丝毫不显老年的大师的细心解说。

《美国丽人》(Amarican Beauty),《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这些都是我在这个假期看过,并在豆瓣上给出五星评价的电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观。至于《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在我认为影片到结尾我应该就能明白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一刻,电影已经结束了。学识短浅的我实在不敢给出评价。

据说在昨日世博园区见证了百万客流的神迹。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也许正因为我没有亲眼目睹),却觉得这会很有趣——满目飘扬的彩旗和望不到尽头的人群,当 年曹操在赤壁横槊赋诗、苻坚在淝水投鞭断河的情景也不过尔尔吧——当然那是在火光漫天、风声鹤唳之前的故事。

据闻在昨天河南又发生矿难了。不禁想起最近才读过的梁文道先生的这段文字:“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 矿难,评论家煞费苦心地分析他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 立不倒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

现实何止是对时事评论家的嘲讽。

說紂(下)

我寫作《說紂》這篇文字,試圖通過典籍中的文字,進行去偽存真的判別,然後通過其中的片紙隻字來做推斷一些關於商紂王的事件,還原一個本來的商紂王的形象。當然,上古三代關乎史料之存書頗少,大多事情只能在後世的諸子文獻中來尋找,然而愈往後的文獻,關於商紂之惡行生動、形象,相比早前之記載,更像尤如親見。其可信程度自然不高。所以我所選的典籍也大多來自春秋戰國時代或是漢代,然而自那時開始,諸子百家已經開始習慣用桀紂為反面事例來倡導自家學說,爲了說明自家理論之強大,其中不乏許多誇張失實之言辭。譬如《戰國策•秦策一》第五篇中張儀的說辭:“昔者紂為天子,帥天下將甲百萬,左飲於淇谷,右飲於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與周武為難。武王將素甲三千領,戰一日,破紂之國,禽其身,據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傷。”顯然如若照張儀之說辭,周武和商紂之兵力對比為三千比一百萬,然後周武“戰一日”而打敗了商紂,有常識之人自知這是何等不可能之事。縱然商紂的百萬雄師只有一百分之一的兵力和周武交上火,根據蘭徹斯特戰鬥方程來計算,後者之軍隊戰鬥力至少要是對方的十一倍才可以和他們同歸於盡,然而這同歸於盡掉的兵力還只是殷商大軍九牛之一毛而已。

事實上根據我在上一篇文章的推斷,周武伐紂時的兵力不但不弱于商紂,甚至較其更強。早在周文王掌權的年代,商周之間就爆發過戰爭,然而最終周文王被打敗還在帝辛(即商紂)的時代被囚禁。周文王通過了一定手段取信了商紂王之後得到釋放——很可能便是從此時起得到太公望呂尚的幫助——再回到領地后轉而征伐其他弱小部落,擴充實力。《論語》中說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論語•泰伯》),可見當時周部落之實力已淩駕於殷商之上。因此也有臣子為此勸說紂王殺死文王,紂王卻出於對周部族之信任,將其否決。而商紂之所以在周部族已經具有如此實力的時候依然對其信任有加,很可能便是呂尚這個軍師間諜的傑作——後世的蘇秦修習其《陰符》之書,也通過明里出任齊相、暗中損耗齊國的方法,導致齊國幾乎遭遇亡國之災。後來,東夷叛變,商紂王出兵討伐東夷,卻被周武王趁虛而入,慌忙組織起的軍隊臨陣潰敗,於是登上鹿臺自殺,斷送了殷商帝業。或許這便是《六韜》中太公望“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六韜•武韜》)的論斷之真諦。(以上推論之由來請見上一篇文章)

Continue reading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我是在刘瑜女士的博客里看到的《民主的细节》这部书,而我则是因为在Google Reader中看到一篇友人分享的博文《权力的道德捆绑》后,找到的这个博客。虽然刘瑜女士在博客里写下的购买这部书的n个理由并不出彩,但它的名字却使我直接做出了在卓越上购买这部书的决定——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你并不需要知道民主是什么,因为这个社会一言一行的细节,便是民主最完美的诠释。

正如这部书的后记中所提到的“多年来我们花了如此之多的时间去判断‘西方制度’的好坏,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时间了解它到底是什么”,自接受教育以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根据中国国情来考虑是否应该接受西方制度,但是西方制度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提及“民主”往往会思及“多数人的暴政”、“低效”以及“耗费社会资源”等等,但为什么有些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却能运行良好?到底民主是什么?

我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阅读了这部副标题为“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的《民主的细节》。而这里是我的一篇简单的读书笔记,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只是全书诸多细节所展现的庞大冰山之一隅。

Continue reading

我只是相信

值得庆祝的一天。

我不想和其他人讨论什么阴谋,什么颠覆。

我只是相信正义,相信民主,相信自由。

我只是相信我所相信的东西终有一天会到来,那时公平和正义的光辉真正照耀这个世界。

[文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我突然想起我的博客还有这个栏目,而且许久没有更新了。虽说我这辈子半途而废的东西多这一个不多,但是持之以恒的东西少这一个可就太少了,所以今天为大家带来前一段在我的文章《说纣(上)》中提到过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想必大家都读过他的作品(你敢说你没读过《咏鹅》?)。这篇檄文讨伐的对象是《文明5》中中国文明的领袖…… 啊,不,是中华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公元684年的二月,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临朝专政(这个时候还没称 帝),于是同年九月,徐敬业起兵拥护庐陵王、讨伐武则天,而骆宾王的这篇传世檄文便作于此时。后来徐敬业兵败自杀,骆宾王也不知所终。关于这篇檄文,还有 一则传说,便是武则天在听这篇檄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在意,听到“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之时,还颇有得意,但等她听到“一抔 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之后,再也坐不住了,问身边的人此文是谁所做,在得知是骆宾王的时候竟慨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Continue reading

乱谈平行宇宙

玩过单机游戏的人都知道,许多游戏都存在一种神技,叫做“S/L大法”。当玩家在游戏中面临艰难的抉择的时候,只需要轻轻点击存档(Save)按 钮,就可以像勇士一样不顾死活地一路闯下去——如果真的死了,只需要再次轻轻点击一下读档(Load)按钮即可。在这样快意地游戏之余,很多人也会感慨: 如果人生也能够这样存档、读档该多好!但事实上,人生也未必不是一场有着存档与读档功能的游戏。只是当每次读档之后,我们的记忆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回档。也 就是说,即使人生存在着S/L,我们的意识也无法感知。

平行宇宙的世界观与存在S/L的人生颇有类似之处。以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为例,平行宇宙理论认为每次实验都会产生死猫和活猫两种猫,但它们处在不同的平 行宇宙当中,而我们只能按照某一概率观测到其中一个宇宙。这样一种多宇宙理论引发了很多推论,其中的一种很著名的一条就是人是永生的。

譬如说你想要证明平行宇宙理论,那么你可以拿自己来代替薛定谔实验中的猫,用一个量子手枪进行自杀。根据平行宇宙理论,在你的自杀这一量子过程发生后,将 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出现在两种平行宇宙当中——一种宇宙当中你一命呜呼,但另一种宇宙中你还好好地活着。但是只有在那个你还活着的宇宙中,你才会有意识,并 且意识到你还活着!如果平行宇宙理论是正确的,无论你进行多少次这样的量子自杀实验,你都会发现你还活着,因为只有活着的意识才会意识到这个实验的结果! 但是,除了你以外的很多人都根据概率观测到了你死去的宇宙,你无法证明给同宇宙的人这不是巧合,你也无法证明给其他平行宇宙的人你还活着!于是在你面临着 生死一瞬的时候,无论你存活下来的概率是么渺小,你都会发现自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因为你存活的那个宇宙才是对你唯一有意义的宇宙。

这样就会得出人是永生的这样的结论——因为你存活的宇宙才是唯一对你有意义的宇宙,所以你是无法死去的!其他大多数人都观测到了你死亡的宇宙,而只有你自 己才知道你没有死。你就像是自己的宇宙中的《The Man from Earth》的主角,但你无法把这些告诉其他宇宙中正在出席你的葬礼的好友们。

但是这样一个结论是有问题的。试想从人类诞生以来这么多年来,存在过无法计数的人类生命,即使无比渺小的生存概率乘以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也应该是一个能 够理解的数值,但为什么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无法观测到这样一个永生的生命?倘若人真的可以在自己的宇宙中永生,那么在他活了几千岁或者几万岁之后又和一个人 坠入爱河然后生下了一个生命呢?对这个生命来说,这个父亲活了几千几万岁的宇宙是唯一一个有意义的宇宙,那么他必然观测到了这个年龄上千上万的父亲——我 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活了几千岁的人和一个几十岁的还是有区别的。但为什么这样的观测者不存在?但是这些问题无法推翻永生这样一个结论,因为如果我们正好观测 到了一个没有人永生的宇宙中呢?(一种解释认为人的死亡总有一个非量子过程的,但这同样无法证明)

关于这种世界观另一个很诡异的问题是,当你进行量子自杀的实验后,有许多人观测到了你死去的宇宙。但是在你还活着的那个宇宙中,那些人的意识又是怎样的 呢?你的意识可以感觉到你还活着,他们的意识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如果是你死去了的宇宙,那么你存在的宇宙和你在一起的那个人又是谁的意识?或者说是一种知 道你死了和不知道你死了的叠加态?

一直以来,我的世界观都是倾向于不可知论的,我认为世界的真相是超越人类理解的。就像很不合理却又非常合理的波粒二象性,平行宇宙理论超越我们对这个世界 的理解,但这无法说明这个理论是对是错。就像二维世界的质点无法理解三维世界,三维世界的人也无法理解更高维度的世界。这就让我不禁猜想,如果第四维是平 行宇宙呢?如果人类原本的意识便是一个建立在四维世界的三维意识叠加态呢?也许我们所能感受世界的只是一个三维意识,而这个意识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这样一个 四维世界在某个宇宙的投影,虽然总的意识处在一种叠加态中,但只有一种状态能够存在于将来的某个对我有意义的宇宙中的三维意识的记忆之中!正因为如此,我 们无法感受第四维度上的变化,同样也无法证明其是否正确。

顺便说一下,本文纯属一篇乱谈和猜想。如有读者自愿证明平行宇宙和永生理论,笔者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不求甚解

我最近混迹于各网络论坛的时候,每每看到一些关于历史的讨论帖子,常常看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类的回复 帖,好似一名世外高人,闲云野鹤般游走在唇枪舌剑之中。但这样的“世外高人”并不令人羡慕,反而让我觉得十分反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说得 对吗?从某些角度来说,不但正确,甚至有些一针见血。但正是因为这句话语太过精辟,频繁且不恰当的引用使得这句本来点睛历史真相的话语反而抹杀了历史研究 的意义。

这是一个博览天下的年代,很多人都能在诸多领域夸夸其谈,这在以往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但这也是一个不求甚解的年代。没有读过《国富论》的人也可以在不经 意的瞬间引用“看不见的手”,没有读过马克思原典的人也可以条分缕析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没有读过诸子百家的人也可以对儒墨法道品头论足。一个人不需要知道 伊尹、田和、霍光、朱棣,也可以高呼“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一个人不需要认识苏格拉底、黑格尔、尼采、康德,也可以笑谈“哲学就是把大家都明白的事情 解释得不明白”;一个人不需要研读马克思、恩格斯,也可以断定“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了这些简短精辟的句子,即使不学无术,也足以充当一个 游离于激烈辩论之外的高人,抹杀一切研究的意义。

本文这里附上一篇我在很久以前读过的文章的链接: 《没有绝对的自由?》

說紂(上)

《孫子兵法》在《用間》一篇中在論述用間的重要性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過去我在讀這一段話的時候總覺得這個例子舉得很牽強,湯武之師乃是王道之師,伐滅夏桀商紂乃是以至善伐至惡,自然是萬民來附,所向披靡,又怎麼會和間諜有關呢?而這間諜又怎麼會是這兩支王道之師的軍師——伊尹和呂尚呢?

在銀雀山出土的竹簡《孫子兵法》中的《用間》一篇在“周之興也,呂牙在殷”之下還有一句“燕之興也,蘇秦在齊”。這句話顯然不是孫子原著,因為蘇秦的年代遠較孫武靠後,所以普遍認為這句話是戰國時人所加。蘇秦在燕國為昭王謀劃伐齊之策略的時候曾定計說:“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戰國策•燕策一》十四,其中蘇秦誤為蘇代)而後蘇秦來到齊國,作為齊相謀劃五國合縱伐秦以及攻滅宋國,其實是在破壞齊國與其他各國的關係,并通過伐宋損耗齊國國力,以至於後來五國合縱伐齊,樂毅擔任燕、趙的“共相”和五國聯軍的統帥,打得齊國幾乎亡國。而蘇秦也因這次間諜活動的暴露而被齊王車裂而死(《戰國策•楚策一》十八。《史記•蘇秦列傳》則有不同的說法)。因此司馬遷說:“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

但是蘇秦之術是從哪裡來的呢?《戰國策•秦策一》第二篇中說:“(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可見蘇秦之術來自一本叫做《陰符》的書,而這部書的作者卻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即呂尚)!

不錯,我們繞了一圈又回來了,所幸我們所繞行的這一圈並非一無所獲,因為我們得知了姜太公很有可能精通間諜之術這一消息。另一方面,太公也的確曾經在商殷待過(《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博聞,嘗事紂”)。把這些線索綜合起來我們就會發現《孫子兵法》中的“周之興也,呂牙在殷”這句變得並不牽强了。然而,周武伐滅商紂之舉乃是“弔民伐罪”的大義之事(《逸周書•明堂》:“大維商紂暴虐,脯鬼侯以享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爲什麽又需要太公的間諜之術呢?

Continue reading

我的大学(13):一年

今天,是我来到交大整整一年。而这篇文章,也是《我的大学》系列文章的第13篇——换言之,之前的一年里《我的大学》系列文章总共写了12篇。虽说 更新的时间时长时短,但平均下来却恰好每月一篇。虽然这些文章写得很大多凌乱,甚至很无聊,但却记录着我从初入交大校园到如今的转变。

“我选择软件学院是因为我没找到计算机学院。”这是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专业的时候我给出的回答。这不是开玩笑。我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对交 大做充分的了解,于是不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电院;另一方面,我也确实不知道除了搞计算机类的专业以外我还能干些什么,于是就选择了与之最相近的 软件工程。虽说这是个很囧的选择,但当时的我并不后悔。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在追求着什么,而当时我坚信我一生的追求就在那0和1组成的世界里。

坚定的信仰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可我的似乎并非如此。很多次当我面对屏幕上的代码感到无聊的时候,我会质疑我的选择。是无聊消磨了我的理想,还是时间冷却 了我的激情?但迷茫的又岂独我一人,整个社会都在惶惶。是否存在一个超越普通迷茫者生命的最终境界?而那个境界又是什么?是佛教教义中的涅槃?是道教道士 所追求的羽化升仙?还是克尔凯郭尔所探讨的“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

宗教的力量可以给人前进的信念与心灵的坚强,但我信仰的却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人类永远无法窥破的真相。我从不敢妄议宗教,因为我并不了解它们。但我相信世 界上存在着一种超越人类的存在形式的神明,但是就像程序代码无法理解人类的存在一样(其实它们根本谈不上理解),人类的思想也无法理解神明的存在(甚至有 可能这种存在形式的被感受需要的是一种超越人类的理解的能力)。这样的信仰也许会让人对世界的终极真相感到迷茫甚至绝望。

据说禅宗认为人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小我之境”、“大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小我”的境界是纯粹自我中心的自私境界;“大我”境界则是把“我”的观念 与宇宙合而为一,“个人不仅是宇宙的部分,又即是宇宙的全体”,“由于在这个境界中人与环境的矛盾不再存在,对环境的不满、怨恨、喜爱、渴望及排斥的心理 自然消失,感到充实和有意义,爱人爱物如同爱小我一样”(陈来《有无之境》);而最高的境界是“无我”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一切差别与对立都已经消失,个 人才会得到解脱。

但是“无我”的境界真的比“有我”的境界更高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又是否高于“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呢?八风吹不动的人生又是否高于有所追求、有所渴望的人生呢?

既然人类永远无法得悉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相,又如何得知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呢?或许,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最高呢?就像那首《Stay The Same》的歌曲中所说的,“You are the one you are exactly”一般,种种人生,种种境界,又何来高下?又何必相同?

这篇乱谈就写到这里吧,到了去和来自省实验的新一届交大学子聚会的时间了。